铆钉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铆钉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探讨中国家电企业造芯的几种发展模式-【新闻】

发布时间:2021-04-07 23:48:12 阅读: 来源:铆钉厂家

<P><FONT face=Courier>&nbsp;<FONT size=2>&nbsp;&nbsp; 在中国IC设计公司的队伍中,有一类特殊的面孔,那就是以整机为主业的家电企业。这些曾经在市场上呼风唤雨、但近几年来却陷入低利润境地的整机制造商们,先后都以“降低成本和掌握核心技术”为口号,涉足IC设计领域。从</FONT></FONT><FONT face=Courier size=2>海尔</FONT><FONT face=Courier size=2>、</FONT><FONT face=Courier size=2>夏新</FONT><FONT face=Courier size=2>和</FONT><FONT face=Courier size=2>海信</FONT><FONT face=Courier size=2>到最近推出“虹芯一号”的</FONT><FONT face=Courier size=2>长虹</FONT><FONT face=Courier size=2>,造芯,似乎已经成为中国家电企业的集体选择。与国内整机企业纷纷“造芯”相反的是,随着专业化分工的深入,国际上一个趋势是,整机厂商将其IC设计部门分拆和独立出去,很多世界级的制造商并不设计芯片。由于IC设计是一个长期型项目,目前造芯的家电企业中,也只有海尔获得了初步的成功,产品大量对外</FONT><FONT face=Courier size=2>销售</FONT><FONT face=Courier size=2>,而其它企业仅限于内部开发和内部使用阶段。“造芯”(本文专指IC设计),真的是中国家电企业的出路吗?</FONT></P>

<P><FONT face=Courier><BR></FONT><SPAN class=px14><FONT id=FontSizeSettings4><BR><FONT face=Courier size=2>  造与不造,三个关键问题

<P><SPAN class=px14><FONT face=Courier size=2></FONT>&nbsp;</P>

<P><FONT face=Courier><FONT size=2>  与中国通讯产业很早就大力</FONT><FONT size=2>投资</FONT><FONT size=2>于技术研发相比,中国家电产业走的是另一条发展道路。由于市场需求巨大,营销和产能大战一直是中国家电企业的</FONT><FONT size=2>竞争</FONT><FONT size=2>法宝,鲜有企业投身入技术开发。随着市场的饱和以及产能过剩,核心技术缺失的恶果逐渐显现出来。与中国通讯企业在</FONT><FONT size=2>海外市场</FONT><FONT size=2>节节胜利相对比的是,中国家电企业陷入了低利润的深渊。在此背景上,中国家电企业纷纷涉足IC设计,以谋求降低成本和掌握上游核心技术,赢得了不少人的喝彩。</FONT></FONT></P>

<P><FONT face=Courier size=2></FONT>&nbsp;</P>

<P><FONT face=Courier size=2>&nbsp;  近年来众多家电企业开始从事“造芯”运动。</FONT></P>

<P><FONT face=Courier><BR><FONT size=2>&nbsp;<BR>  业界资深人士边晓春表示:“中国家电企业的造芯热潮,反映了他们对于上游核心技术的渴求,是绝对应该鼓励的。”厦华电子董事、总工程师苏钟人也表示:“中国家电企业以往都是利用国外厂商提供的IC来做系统设计,自主</FONT><FONT size=2>知识产权</FONT><FONT size=2>拥有程度低,创新能力弱。现在一些中国企业开始寻求有所突破,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产权和创新思路介入IC设计,企图或有所创新,或增强功能,或降低成本, 这都是好事,应当加以鼓励,绝对不应该‘泼冷水’。”本刊副主编孙昌旭表示:“中国家电企业的造芯运动是被逼的。激烈的竞争和低额的利润使他们自己设计ASIC的芯片来代替进口芯片是一个可取之路,一是可以降低成本,二是可以实现产品差异化。其实在通信企业</FONT><FONT size=2>华为</FONT><FONT size=2>、中兴等公司早已在很多产品上采用自己设计的ASIC代替进口产品。”</FONT></FONT></P>

<P><FONT face=Courier size=2></FONT>&nbsp;</P>

<P><FONT face=Courier size=2>  然而,对于家电企业造芯可以“降低成本”和“掌握核心技术”的说法,也有反对声音。上海一家IC设计公司的总经理表示:“整机企业要搞清楚到底什么是核心技术,我认为芯片不是核心技术,至少不一定是,不要以为有了自己造的芯片才是有了核心技术。”</FONT></P>

<P><FONT face=Courier size=2></FONT>&nbsp;</P>

<P><FONT face=Courier><FONT size=2>  边晓春也指出:“消费电子产品的上游核心技术,并不完全反映在芯片中。反例有很多,例如热销的iPod,</FONT><FONT size=2>苹果</FONT><FONT size=2>公司并不参与其中任何一款IC的设计,但他们对芯片的需求却是相关芯片发展的主要动力。还有一些大型电子企业,自己不做芯片,但却积极投资核心技术。例如,参与</FONT><FONT size=2>H.264</FONT><FONT size=2>专利池的企业,很多都是不做芯片的大型电子企业,而芯片企业却并不多。中国家电企业与海外同行的最大差距,还是在于对上游核心技术的掌握。因此,或许可以说,掌握上游核心技术,才真的是中国家电企业的出路。 ”</FONT></FONT></P>

<P><FONT face=Courier size=2></FONT>&nbsp;</P>

<P><FONT face=Courier><FONT size=2>  对于家电企业自己设计IC可以降低成本,也有</FONT><FONT size=2>人质</FONT><FONT size=2>疑。北京思旺电子公司总裁裴石燕博士表示:“家电企业造芯节省成本有可能,但很困难。因为大公司在开发新产品方面,永远竞争不过小公司。举例说,如果一个芯片价格是10美元,家电企业能够以5美元开发出来,很可能外部有一个小公司已经以2美元的成本开发出来了。”</FONT></FONT></P>

<P><FONT face=Courier size=2></FONT>&nbsp;</P>

<P><FONT face=Courier size=2>  上海那位IC设计公司的老总表示:“IC的经济效益是要在巨量销售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必须要算清楚投入/产出的帐,比如Omnivision的芯片每月出货量达到600~1,000万片,可以把成本做得很低,家电企业能达到那么大量吗?所以实际上买可能还便宜些。”</FONT></P></SPAN>

杭州产品设计

景德镇工业设计

博州工业设计

株洲产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