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果种植业的五大风险

中国水果种植业的五大风险
品种选择一定要有前瞻性,要综合考虑抗病性、丰产性、内外在品质、耐贮性、货架期和产期优势等综合因素才有可能作出正确判断。
风险一:品种风险
1.是否选择了合适的品种:种植业往往从种植到盛产的周期较长,少则两、三年,多则七、八年。如果以当时市场某品种的销售状况来决定的话,往往等果树进入盛产时市场已完全改变。品种选择一定要有前瞻性,要综合考虑抗病性、丰产性、内外在品质、耐贮性、货架期和产期优势等综合因素才有可能作出正确判断。
2.是否选择了合适的地方:每个品种都有它对气候、环境的最佳要求,如果品种特性与种植地的气候、环境不相宜,往往导致或种植成本过高或品质太差甚至彻底失败。
3.我们国家果业的现状是:许多果品的主产区,不是最适宜栽培区;许多企业在种植前对品种和种植地的调研不充分甚至不调研而盲目种植。
●结论:品种错,满盘输!
风险二:技术风险
1.由于市场对果品的需求已经从数量型向品质型转化,在种植上就要求从单纯追求产量向追求内外在品质、环保、安全、健康方面发展,同时还要兼顾产量,这就对种植技术提出了空前的高要求。
2.农业技术是一门相当综合的技术,它涉及到从品种选择到肥培,从植保到灌溉,从整形到产后采摘,从包装到保鲜等各个环节。
哪个环节失误,都有可能影响最终效益,甚至失败!
3.我国果业的技术现状:技术的主要来源地,各大院校、各科研院所,均偏向单一技术的研发,缺乏技术整合;导致整个果业技术的综合运用相当薄弱,根本无法支撑我国果业的快速发展。
●结论:很多果业企业在技术方面靠自身摸索,走了很多弯路,往往等到技术基本成熟了,企业也基本跨掉了!
风险三:管理风险
1.在中国,果品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果园的集约化管理尚无经验可谈,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基本上是空白。
国外的经验由于国情不同,很难被有效借鉴。中国种植企业的管理者均在苦苦探索,这个过程是痛苦和漫长的,也是充满风险的。
2.由于我国果业劳工素质普遍低下、组织观念淡薄、小农意识浓厚,给集约化果园管理带来难题;
我国果业生产的社会分工和社会化服务相当落后,果业生产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都必须企业自身去解决,果业管理者的负荷加重。
尤为突出的是:农药、肥料等重要生产资料的市场极为混乱,假冒伪劣产品比比皆是,使种植业管理的难度和风险大大增加!
3.由于国情如此,在我国管理成功一个种植企业,管理者所付出的心血比一些先进和发达国家要多得多。
在国外,果园主一般为悠闲的、今人羡慕的优雅阶层;而在国内,大凡成功的果园主,无不是殚精竭虑,呕心沥血。
●结论:管理上不去,一切都是空谈!管理风险占整个果业风险的一半比重。
风险四:市场风险
1.规模生产必然带来的是规模营销。水果金、水果土的水果特性决定了大规模营销的市场风险。
2.水果种植与水果营销属于完全不同的两种业态,其对企业人才、企业管理、企业资源的要求都大相径庭。
正因为此,能够同时将大规模种植与大规模营销都做到优秀是相当难的。
3.种植企业,特别是大规模种植企业,无法将市场营销做到优秀,从而无法保障良好而长久的收益,是种植企业面临的又一大风险。
●结论:卖不好,一切都是枉然。
风险五:资金风险
1.由于对技术落实所需投入预估不足,或因技术失误,或因自然灾害,或因市场变化造成了预估收益与现实收益落差太大,种植企业往往出现后续资金不足现象。
2.国内金融机构对种植业的资金扶持相当薄弱,导致种植企业在资金不足时很难从金融机构解决资金不足问题。
3.资金不足将导致种植企业无法保障技术措施的落实,从而导致无法生产出有竞争力的果品,从而导致无法盈利;无法盈利又导致资金投入不足,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失败。
4.现状:国内种植企业往往虎头蛇尾缺一把火而不能把水烧开;往往无法进行可持续性发展。
TAG标签:
荨麻疹是怎么引起的有效治疗颈后交感神经综合症的偏方
非典型纤维黄色瘤看病经验分享
骨质疏松有哪些高发病因呢